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杂谈:商君书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杂谈:商君书 (第1/3页)

控民之术是客观存在的。

在先秦时期,有一本三观极其扭曲的经典,在这本经典中,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控民。

在常人眼中,帝王与人民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帝王体恤人民,人民拥护帝王。

但在这本书中却认为帝王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统治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人民。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经典竟然被多个朝代纳入帝王之学,甚至一度被列为是禁术,防止百姓翻阅查看。

而且这本经典中的理论还被实际应用过,还造就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帝国。

渐渐的,他竟然成为了乱世之中的制胜法宝。

这本经典就是商君书。

商鞅战国时期思想家,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了解了他的思想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人不是聪明,而是阴险,极其的阴险。

商鞅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从小就特别喜欢研究治国处世的道理,而且从小就透露着一股阴险的味道。

长大之后,商鞅追随了魏国国相公公叔座,在公叔座手下任中庶子,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谋士。

公叔座是这么评价商鞅的,他和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但魏惠王没当回事儿,既没杀他,也没用他。

商鞅感觉在魏国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去了秦国。

公元前359年,秦国还是战国七雄中的弱国,为了改变现状,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而替他,执行变法的人就是商鞅。

商鞅确实有一套,通过两次变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把原本弱小的秦国变成了数一数二的强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商鞅有了一个叫做商君的名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变法的后遗症。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登基。

因为商鞅的变法得罪了太多的贵族势力,所以秦惠王登基之后,秦国贵族在商鞅身上落编织了一系列罪名,最后他得了一个车裂的下场。

而商君书就是商鞅及其后世,根据商鞅变法得出来的经典。

看到这里课本上的商鞅,我们就了解完了。

听起来虽然称不上是英雄,但起码不是一个坏人,是吧?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商鞅真的帮助了平民吗?

如果商鞅没有帮助平民,那么为什么秦国还能发展的如此迅速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商君书徕了解一个真实的帝王之书。

整本商君书讲的就是治国之道,这一点毫无争议。

他治国的方法是什么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强国弱民,在他其中记载的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强,淫则弱,弱则鬼,寅则越智,弱则有用,弱智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强弱强。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人民。

怎么控制呢?

让人民成为弱民。

商鞅书中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国家强人民就弱,人民强,国家就弱。所以,国家想要强大,就要让人民变得弱小。

商鞅当初之所以消除贵族的特权,并不是因为人民,而是因为强国弱民的道理。

他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让人们顺从于法律,才能更好的管控。

这样的话,人们才不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

君主的地位牢靠了,国家就好管控了,国家好管控了,也就战无不胜了。

在这里面最可怕的就是弱民和愚民的道理。

想要让百姓安顺,让他们变弱,大多数人的想法就制定一些法度来愚弄他们,让他们看不清一些真相。

但是,商鞅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人性本恶,靠糊弄是糊弄不了的。

如果真的是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的话,国家未必能强盛,人性是贪婪的,等到君主满足不了百姓的欲望时,这股贪婪就会爆发出来。

如此一来,国家将要面临的就是一场无法阻止的灾难。

所以要以恶治善,而不是以善治恶,要强军法用武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