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625章力挽狂澜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第625章力挽狂澜 (第1/3页)

冬十月,冬风萧瑟,洛阳内外肃杀一片。

行宫内,登基数月的曹叡,正与刘晔、卫臻、孙权、陈群等大臣,商定来年的备战措施。

“陛下,自准公卿、列将,及豫、兖、徐、青四州籍贯之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谒军起。三月之内,郡县得兵者络绎不绝,四州三十余郡,共得兵四万余人,诸部名册已送至各州郡。今州郡长官特向朝堂上疏,请授官职与从军豪杰,以正君臣从属之名分。”陈群说道。

曹叡姿态谦逊,问道:“陈司空有何高见?”

陈群思虑少许,拱手说道:“陛下,自募从军者,不如依区域而分,近江淮者,另设城督,听由郡守军令;如远江淮者,可授别部司马,由州郡统之。”

军中有军司马职,秩比千石。但别部司马者,军司马别营领属,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非有正式编制,属于为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与后世的独立团有类似相近之处。

“善!”

曹叡点了点头,说道:“可如司空之所言,授城督、司马之职与义士豪杰,分由州郡长官统领。当下册封委任之事,可由尚书台负责。”

“诺!”尚书令孙权应道。

曹丕去世之前,因形势败坏之故,司马懿建议河南自募兵马。但曹丕顾虑名声,及忧虑会动摇曹魏在中原的统治,不敢放开口子。

曹叡上位之后,面对曹魏国内稀烂的摊子,即便明知司马懿的建议是饮鸩止渴,但为了让曹魏活下来,曹叡也不得不采纳司马懿的旧时之建议,除了让河南四州自行招兵外,还让魏公卿大族、将领子弟率族人、部曲投效军旅。

此政令下达之后,大量公卿、将领子孙,及州郡中的豪强、游侠为了谋求政治地位,起兵从者众多,各带甲胄、兵器、弓马前往州郡从军。

颍川士人自投效曹氏起,前中期受重用者,多是荀、钟二人。而后随着曹丕继位,陈群逐渐成为颍川士人的代表人物,与司马懿、孙权三人掌握了曹魏的政治。

在司马懿出镇荆宛之后,陈群、孙权分掌洛阳内外之事。但因陈群根基深厚之故,尚书台多以其为主,孙权为尚书仆射。

初上台的曹叡,彼时欲借孙权之力,插手尚书台之事。结果被陈矫以‘此自臣职分’为由,将其阻拦在尚书台之外。

陈矫这句话若以明清君臣价值观来看,似乎大逆不道。但实际上以东汉时期的君臣价值观来说,陈矫此番言语并无大的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统治天下,不是独夫专治,而是与臣子有明显的职权划分。皇帝将某件事交予臣下之后,除了臣子干得不好,否则皇帝不太会越级插手。甚至支配职能部门上,皇帝亦不会去插手。

用诸葛亮教授刘禅的话来说,君臣之政,犹如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以义。……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

换一种理解,皇帝可以看成职位,天子可视为一种爵位。皇帝具有自己的职权范围,而臣子亦有职权范围,二者相辅相成,共御天下。

在这种君臣权利分配明确的思想影响下,刘禅实际上可以接受诸葛亮、霍峻的专政。因为在刘禅的价值观下,霍峻的权利属于是他与刘备额外赋予的权利,而非霍峻的强取豪夺。

君臣关系之间的扭曲,从两汉到明清变化非常之大。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司马懿所主导的高平陵之变关系莫大。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之所以能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